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Origami

眉毛變形



1.     準備一個要合成的背景影片(追蹤點於眉毛上方,好覆蓋),一個動眉毛的合成影片(追蹤點於臉頰)

2.     背景影片進mocha中追蹤。鋼筆圈取要替代的眉毛位子> Run過 > Track視窗 > Export Tracking Data…中 > AE CS3 Corner Pin…(*.txt) > Copy to Clipboard


3.     將收起的AE打開,Control+V在新Null。追蹤點復製上

4.     合成影片要將魯動眉毛取下貼在背景影片上。新增Comp給合成影片,Track視窗 Stabillize Motion 穩定追蹤,將影片以眉毛為中心點調整影片晃動 > Tracking臉頰上的左右追蹤點 輸出為新影片。


5.     >Mocha > 開啟調整過的合成影片 鋼筆圈起要取下的眉毛部分 > Track視窗 > Export Shape Data…> mocha shape data for AE > Copy…

6.     >AE,新增Solid > Control+V >  合成影片Alpha Solid


7.     Face Blur Alpha出的眉毛,讓邊緣柔化。合上背景影片(為了取下眉毛上方皮膚的情況)

8.     額頭跟眼睛沒跟著合成影片的眉毛變化,增Mesh Warp至背景影片上,調整眼臉的一至度。

9.     鋼筆圈下調整過的背景影片眉毛附近的皮膚(魯動眉毛素材)

1.  眉毛素材Comp和背景影片合成,素材要覆蓋原有的眉毛 眉毛Comp 右鍵 > Time > Enable Time Remapping 在保留段(合成好的Key > 語法 > loopOut(“pingpong”)  > 移動素材覆蓋原有眉毛 微調(可重複將眉毛素材Pro-Compose>Enable…的動作)

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John Truby 系列


文章來自:AnimApp.tw

解剖故事

如何發想故事

 John Truby 說:
在寫作最初期,開始發想故事時,先問自己這兩個問題:
1. 這個故事的系統是什麼? ( 例如: 教父是幫派系統 / 哈利波特是魔法系統 )
2. 系統中的不同規則,用哪些角色代表?
代表系統的角色最少要四位。為什麼是四位? 因為,組成一個社會體系最少要四種觀念 (規則)。每個角色都代表一個觀念。這四位是由一個主角與三個對手所組成。但要注意,四個角色是在互相抗衡的,而不是主角在對抗整個系統。整個系統是不存在的。它只是由不同觀念的角色所組成。
我稱這為「四角抗衡」(four corner opposition)。我們先看傳統的「兩角抗衡」,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 - 主角 vs 反派 - 故事。這種故事只有兩人之間的衝突。但「四角抗衡」有四邊、與對角線之間的衝突。這代表什麼? 更多的劇情變化。
除了角色之間有衝突,他們所代表的觀念也可以有衝突。所以,盡可能讓每個角色個性、理念都不一樣。把他們推到正方形的四個角。不要寫一個角色都很像,擠在正方形中間的故事。


把大綱變劇本

 John Truby 說:
大綱寫完後,最艱辛的步驟是,把大綱變成 120 頁的劇本。但這其實不難,重點是要找到 - 角色變化的曲線 - 它很重要,像劇本的脊椎一樣,支撐整個故事。
接下來,開始寫劇本時,你的故事會經歷七個步驟。任何故事,不管是電影、30秒廣告、小說,都會經歷這七步。這跟我們常見的三幕劇不一樣。這七步對創作人來說很有幫助,因為它已經存在故事中,你要找到它們,讓它們幫你說你想說的。
七步的第一步: 找到角色的「渴望線」 (desire line)。這步很重要,因為整個故事將掛在這條線上。渴望線是:「你主角想要的東西」。角色從 A 到 B 追求的目標,這也是我們俗稱的「線性故事」(linear story)。不管你是哪個種族、或國籍都會很好了解,因為它本質就是個追求成功的故事。
關於「渴望線」有三個重點:
1. 「渴望線」越「具體」越好。觀眾要很清楚知道主角達成目標了沒。
2. 「渴望線」要從「頭」走到「尾」,不能在「中間」停。故事在中間結束,新的故事必須從「中間」開始。不建議一個片子有兩個故事。
3. 「渴望線」不是主角「生活」中想要的東西,而是主角在「這個故事」中想要的東西。「搶救雷恩大兵」的故事發生在二戰,那時誰不想回家。但主角的「渴望線」不是想回家,而是「搶救雷恩大兵」。
關於「渴望線」的最後一點,主角必須要「非常想要」這個目標,幾乎到「癡狂」的境界。為什麼? 主角沒有:「非常想要」,觀眾就:「不會在乎」。


如何讓觀眾在乎角色?


問: 很多電影花大錢做漂亮的畫面,但觀眾看來看去,根本不在意劇中角色的死活,連對主角一點興趣也沒有。我想問: 到底要如何讓觀眾在乎角色?
答:讓觀眾在乎角色我相信許多人都聽過,也試著做過。但他們都會犯一個錯,他們認為,給角色越多細節,越多特徵,觀眾就會在乎。但這不是個好方法,因為這些特徵都是非常「表面」的東西。
要讓觀眾在乎角色的方法有兩種:
1. 弱點 (weakness) - 找出主角內心深處,一直在傷害他,幾乎要毀掉他人生的東西。這是很「內心」的東西。( 細節、特徵都是很「表面」的東西 ) 你的故事就是在講主角解決這個問題的旅程。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,就是去追尋他的目標。
2. 目標  (goal) - 角色一開始可能不知道,在他追求目標的過程中,會跟他的弱點面對面。如果是個好的故事,就會有這樣的安排。
劇情來自角色 (plot comes from character) 我相信許多人也都聽過。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? 意思是主角在追求他目標的過程中,會迫使他改變自己的弱點,這樣劇情就會由這個角色的內心深處而生。

扭轉你的類型片


很多人都低估了鐵達尼號的劇本,我認為它的劇本非常棒。鐵達尼號算是個災難片。 (disaster picture) 許多災難片都不太成功。因為它一開始會一下介紹很多角色,在還不太認識他們時,災難就突然發生了。鐵達尼號不一樣,它一開始是個愛情片,這讓觀眾在故事的前半段真的認識到,也很在乎男女主角,然後故事到中後段災難才發生。這時,觀眾已經跟男女主角產生強烈的連結,會很替他們的安危擔心,很容易就被捲入故事中。
我也很喜歡史瑞克的劇本。近年來,很多很棒的劇本都來自動畫片。史瑞克除了是部有趣的動畫片,也是部偉大的愛情片。它的故事是從一個不相信愛情的人開始講起,很多很棒的愛情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。 



劇情不好寫

許多人以為想好角色、大綱、主旨,寫劇情時就會一帆風順。其實有 90% 的人死在劇情 (plot) 上。這裡有兩點可以幫助大家寫劇情。第一點: 把注意力放在「對手」(opponent) 上。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: 讓「主角」驅動故事。這句話說的沒錯。但這是觀眾經歷劇情的方式。創作者發想劇情的方式是從「對手」開始的。因為「對手」才是提供故事驚喜、反轉、爆點的人。記得: 「劇情來自驚喜」。(plot is based on surprises)
第二點,永遠把「對手」想成一座冰山。冰山通常只露一角,他之所以危險,是因為有很多你看不到的地方。記得這個守則: 「對手有越多你看不到的地方,你就有越多劇情可寫,越多爆點嚇觀眾和主角」


「假盟友」、「假敵人」很重要

「假盟友」(fake allies)、「假敵人」(fake foes) 我稱為「中間型角色」(in between characters),徘迴在「主角」跟「反派」立場「中間」的角色。「驚喜」是劇情中非常重要的元素。劇情除了要能嚇到觀眾,也要能嚇到主角。要如何嚇哪? 用「中間型角色」來嚇。一開始以為是敵人,最後原來是盟友! 一開始以為是盟友,最後竟然是敵人! 哈利波特作者 J.K. Rowling (羅琳) 很會玩這招。Snake 是壞人嗎? 不,它是好人。不對,它又變壞人了。這樣的劇情觀眾超愛的。

雙重反轉

雙重反轉 (double reversal) 是指主角與反派都同時有變化的故事設計。在電影「美國黑幫」( American Gangster) 中就有這樣的設計。主角與反派在結尾時像是互換角色一樣,他們互相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。這樣的設計在愛情故事中最常見,當故事走到終點時,男女主角會相互學西,兩人都會有所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