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聚集9種角色,團隊分工效能極大化

文章來自 經理人



英國團隊管理專家馬里諦斯‧貝爾賓(Meredith Belbin)觀察與分析成功團隊發現,每一個團隊的組成人員都包含3大類、9種不同的角色,依據成員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及行為特徵所劃分,分別擔綱活動執行、創意發想與流程管理等各個面向的活動,當團隊中具備了這9種角色時,其組織活動就運行良好。此理論有助於主管在建構團隊時,確保每個職位的邏輯性與完整性;並讓成員分析自我能力與特質,找出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,以及該加強哪部分的能力。
以下為3種不同的角色類型,每種角色未必只能由一人擔任,可以一人分飾多角,必要時甚至進行角色轉換。透過這9種角色去規劃和尋找組員,能讓團隊的構成更多元、合理,成員各司其職。
  1. 行動導向型:負責執行團隊任務活動。
  2. 人際導向型:負責協調團隊內外部人際關係。
  3. 謀略導向型:負責發想創意與提供專家智慧。

卡關怎麼辦!解決問題的大策略小技巧

文章來自 觀點與思維

今天你我又遭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了。問題發生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呢?解決一個問題,不論重如泰山輕如鵝毛,首要任務就是先確定敵人底細,清楚了解到這個問題到底長什麼樣子。(可以參考:難問題的偽裝)確認目標之後,我們就要開始準備擬定攻略。
除了之前提過的把問題分割、改變表徵之外,還有另外兩種常被採用的策略。一種是算則法(Algorithm),就是土法煉鋼的一直走一直走,走久了總有一天會到,這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,但至少可以保證一定會到,這樣的方法通常 well-defined problem 會比較適用。但是設計上通常都是一些 ill-defined problem,沒有明確解答的問題,除了想辦法改變表徵,也就是怎麼看、解釋問題的方法,另一種則是捷思法(Heuristic,也稱作經驗法則),也就是你我都最愛的偷懶、走捷徑,省時省力的一些小撇步。這些方法常是以前用過,有用,但其實不一定適用於現況,不保證一定到的了的偷吃步。
這裡介紹兩種常被用的捷徑: 
  • 逆向工作(working backward)
  • 方法目的分析(means-ends analysis)
逆向工作就是從目標往回想,直接假設結果的上一步或是解決辦法,找各種證據支持自己,先想辦法到達這一步再說。就像我們的目的是殺掉大魔王,而我們假設他最脆弱的地方是他的眼睛(因為電影都這樣演),所以我們先想辦法攻擊他的眼睛,運氣好矇對了,就恭喜過關,但要是好死不死他最脆弱的地方其實是頭髮,那就是個徒勞無功。這種策略常用於問題的一開始很複雜,下一步選擇很多,像是魔王有超多地方可以攻擊,但是最後抵達目標的路很少,就是他的致命部位只有一兩個,具有這種特性的問題,通常會比較管用。

方法目的分析則像是一個測試循環,先知道現在的狀態和目標的差距(如果沒有差距,問題就解決啦!),為自己定一個次目標,再找個方法來減少這個差距,如果沒用,就定一個新的次目標試試看。就像是我們覺得一下要殺魔王有點太難,那就先把目標定在攻擊他的腳,至少讓他不要一直動,之後再想辦法殺掉本人,如果沒有讓我們更接近把魔王殺掉的目標,也許可以試試看用催眠的,立定一個新的次目標。
但要是上面兩種都不管用了怎麼辦?也許不是方法的問題,而是我們的聰明才智、自以為是讓我們畫地自限。有時候會這樣,自己被自己的腦袋困住了,就像是眼鏡掛在額頭上,然後找不到眼鏡一樣,不是方法的問題,再厲害的策略也沒有用,癥結點在於無法突破自己設下的框架。以下有三個可能可以打破他的小技巧:

別被習慣限制

如果每次找不到東西,總是在外套裡口袋發現的話,我們就會拼命找各個外套的口袋,同一個口袋翻了一次又一次,我們很難相信眼鏡就是不在口袋裡(我每次都把眼鏡放口袋啊!怎麼可能不在這裡!),怎麼樣就是不會想到在頭上。這就是 Mental set effect(Einstellung effect),當我們很慣用一個方法,這個方法之前有成功過,因此形成了一個優勢連結,壓倒(壓抑)了其他其實更簡單的方法(其實就在你頭上啊,親愛的)。

功能可能超乎你想像

以為眼鏡只可能在眼睛上不會在額頭上,則是一種功能固著(functional fixation),我們過度的(沒有意識的)堅持眼鏡只能戴著,或是被放在外套口袋或桌上,而沒有想到他其實也可以在頭上,甚至拿來作為別的用途(像柯南的情報眼鏡)。自己把一個東西的功能設了限制,讓我們完全逃不出去,想不到其他可能的功能。

一開始不行不等於之後不行

而有的時候,其實我們有想到可能在自己身上,但是找了眼前胸前都沒找到就放棄了。因為試過前幾個可能性卻沒有找到,我們直覺這個方法太慢了,想必是不在這裡,如果有應該已經找到了。我們把「沒找到」這件事當成是在提醒自己放棄、換別的地方找,這就是進度監控捷徑(Progress Monitoring Heuristic),我們會自己衡量到底要不要放棄當下的策略,導致有時候我們太早就放棄了其實是正確的策略。

這些狀況我們現在讀都會懂,但是陷在問題裡的時候,就是再怎麼樣也想不到啊!那這時候最好的辦法,其實正是先不要管他。這可不是亂說的,根據 Wallas’(1926) 提出創意四步驟(「Preparation 準備期 -> Incubation 醞釀期 -> Illumination 豁朗期 -> 驗證期 Verification」)中便提到在解決問題、「豁」然開「朗」之前,會有個醞釀的時間,就是乾脆的拋下他不管一陣子,問題可能就會自然迎刃而解。就像是想到苯環結構的 Kekulé,就是在放棄拼命一直想的白日夢中,夢到了蛇,然後他就解決了煩惱已久的苯環結構。另外,睡覺也被證實是一種醞釀,有助於解決數學問題(Wagner et al., 2004)。
醞釀效果(incubation effect)真的有這麼神奇?那我們為何不乾脆每天都輕鬆醞釀就好呢?事實上,別忘了在醞釀之前還要有充分的準備期 Preparation,醞釀的時候其實只是幫助我們不再專注於過去錯誤的策略,重新開機,增加我們探索出新的可能的機會(但同時也有可能又回到舊的),把準備好久的知識、方法、經驗,從意識轉入潛意識或意識之外,並不是全然的忘了問題。被賈柏斯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平面設計師的保羅蘭德 Paul Rand,也在和學生討論設計的發想時,提到醞釀的重要,他說:「這就是設計的過程,或說,這就是創意的過程。從問題開始,忘了問題,讓問題自己浮現或讓解決方案自己浮現,然後重新加以評估。這就是你們未來一直要做的事。」
天下除了沒有不散的宴席,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。解決問題的策略模式很多種,使用最適合當下的問題的策略,想省時間就試試看小撇步,卡關的時候回想一下是不是被上述的種種情況給困住了。魔王在你技巧性的等待致命一擊,而眼鏡說不定其實在廁所裡。當找遍了都找不到的時候,就先了算了吧,給自己一點時間醞釀,大不了明天戴隱形眼鏡就好囉!

網路色彩心理學——為什麼Facebook是藍色而Yahoo是紫色的?

文章來自 產品和設計看過來:互聯網的色彩心理學


為什麼 Facebook 是藍色的——從最初到最新的版本,幾經設計更迭,始終不變的主色調都是藍色?
答案其實很簡單,根據《紐約客》的一次採訪,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其實是一個紅綠色盲,他只能分辨出藍色:「藍色對我來說是色彩最豐富的顏色。」
上圖為 Facebook 最初始的設計界面,那時候它還叫做 thefacebook.com。當時,想要在上面開個帳號必須有一個以 .edu(哈佛大學)結尾的電子信箱才行。
無心插柳也好,有意栽培也好,色彩往往能夠體現網路品牌的創辦人的審美和喜好,而設計師對於色彩的挑選和取捨,也是完成作品中的必備環節。
YouTube 設計師 Marc Hemeon 就曾收集了 18 組流行網站或產品的按鈕設計色彩,用來評估和調查色彩對於使用者心理的影響:
對應網站或產品的謎底如下:
1、Google
2、Twitter
3、Facebook
4、Microsoft
5、Pinterest
6、Yahoo
7、Instagram
8、Flickr
9、Spotify
10、Rdio
11、Svbtle
12、Medium
13、Basecamp
14、Square
15、Amazon
16、Quora
17、LinkedIn
18、Path
大部分網站或產品的按鈕色彩都不會超過 3 種,指向「動作」的按鈕應當統一為同一種顏色,比如 Google 的「搜尋」按鈕是藍色,而 Twitter 的「註冊」按鈕則是明亮的黃色。
社群分享工具 Buffer 的共同創辦人 Leo Widrich 在 Blog 上補充了關於色彩的一些觀點,摘錄部分內容如下:
色彩能夠幫助品牌極為簡易的建立用戶認知:
灰色:象徵冷靜、中立;(蘋果、維基百科、紐約時報……)
綠色:象徵健康、生命;(BP 石油、食品超市 whole foods、星巴克……)
藍色:象徵可靠、力量;(戴爾、大眾汽車、IBM……)
紫色:象徵智慧、想像;(Yahoo、T-Mobile、科幻主題電視台 Syfy……)
紅色:象徵血氣、年輕;(可口可樂、樂高、肯德基……)
橙色:象徵歡樂、信任;(芬達、亞馬遜、Firefox……)
黃色:象徵溫暖、透明;(百思買、法拉利、麥當勞……)
站在消費者角度,色彩也能夠在理解和決策階段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:
黃色:吸引注意力的購物窗口;
紅色:刺激心血的緊迫感,常出現在清倉場景;
藍色:多用於銀行和商業機構裡,強調安全;
綠色:讓人聯想到富裕和輕鬆,緩解壓力;(支付寶的信用卡還款按鈕選擇了綠色作為主色調,能夠理解原因了吧)
橙色:呼叫意味濃厚,用於創建下訂、購買、出售的行動;
粉色:服務於女性和年輕女孩的浪漫色調;
黑色:奢侈品的最佳匹配;
紫色:給人舒緩平靜的感受,常被美容及抗衰老產品使用;
男性和女性對於色彩的喜好度有所偏差:
企業分析服務公司 KISSmetrics 的調查報告顯示(這份報告主要用於建議 App 產品的創業者在產品設計上的策略)——
女性喜愛的色彩:​​藍色、紫色和綠色;
女性討厭的色彩:橙色、棕色和灰色;
男性喜愛的色彩:​​藍色、綠色和黑色;
男性討厭的色彩:褐色、橙色和紫色;
色彩能夠決定轉​​化率的差距:
美國數位行銷公司 Hubspot 曾經做過一場 A/B Testing,用於測試不同顏色對於使用者點擊轉化造成的差異——
左右兩個測試顏面在內容上完全一致,唯一不同的是按鈕的顏色,在超過 2000 人次的樣本測試中,最終紅色方案的點擊率超過綠色方案的點擊率足足 21%。
而在測試之前,大部分的研究員都猜測綠色方案會獲得更高的點擊,因為就直覺而言,綠色代表著通行、准許通過的意思,而紅色則更傾向於警告、阻止意味。
最後,為什麼 Html 語言裡超鏈接的默認顏色是藍色的?
因為藍色是從灰色底色中脫穎而出的最佳色調。
這個決定是由 Tim Berners-Lee——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做出的。在他那個年代,網路的第一代瀏覽器 Mosaic 顯示的網頁底色通常都是灰底黑字,為了讓超文本連結能夠更方便識別,Tim Berners-Lee 將超連結定義為藍色並帶有底線的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