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

建築四大巨頭:萊特

生平:
Frank Lloyd Wrigh1869 年六月八日在美國威斯康辛Richland中心出生, 卒於1959年4月9日美國.亞利桑那州鳳凰城.史考茨岱爾.西塔里耶森。

 1877年(15歲)他進入威斯康辛大學讀了2年,因為當時還沒有建築系,所以萊特是念工程學。
1887年,萊特前往芝加哥當繪圖師,隔年加入Adler and Sullivan這個團體,當Louis Sullivan的主要助理,在這個團體中,萊特主要的工作是設計住宅,但他也另外騰出時間來接其他私人委託的工作來償還自己的債務,不過Sullivan並不喜歡萊特的做法,不久萊特便離開了。
離開Sullivan之後,萊特成了獨立的建築設計師,praire school這件作品讓他創造出新的建築風格:屋簷低垂,延伸的線條融入了自然的地景。

1930年帶中期,萊特開始發展他具爆破力的創作能力,包括萊特稱之為Usonian的do-it-yourself home
1941年,萊特榮獲英國皇家建築協會金牌講,1949年他再度得到美國建築協會獎章。

風格:
1900年代的前幾十年,其他的美國建築師只會模仿歐式風格。

萊特提倡有機建築,使用自然材料建造,使地面與建築物結為一體:他的建築是有生命的,由內而外,並以有生命的建築來對抗當時流行的機械建築。萊特崇尚自然,把自然當作最高建築原則;喜好音樂、繪畫及文學,他的建築結合了科學家與藝術家於一身,既具理性、又富感性。
草原式風格為萊特建築最大特色,他所設計的住宅,都依其個別特性與自然環境取的和諧,故其建築設計特色為寬敞的內部,長而矮的外型,四坡屋頂和出挑的屋簷。

萊特認為︰「建築是一種生活的機器」。他將建築如此定義是反映了個人在音樂及繪畫上受的薰陶,以及對生活的浪漫。萊特建築往往與大自然景物相互融合,並就地取材相互借景,取之於大自然用之於大自然;這個設計理念與現今生態工法不謀而合,可見其設計之遠見。燻陶以及對生活的浪漫。(工程委員會生態公法諮詢小組所擬定生態工法的定義「基於對生態系統之深切認知與落實生物保育即永續發展,而採取以生態為基礎、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,以減輕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」)

來特性情孤僻,與歐洲的傳統格格不入,但對日本文化確情有獨鍾。他欣賞日本人對自然的態度、風俗習慣、藝術和宗教。他曾到日本設計過帝國飯店建築。並且由此也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文化。
晚年時,他說:“據我所知正是老子,在耶穌之前五百年,首先聲稱房屋的實在不是四片牆和屋頂,而是在于內部間,這個思想完全是異教徒的,是顛倒所有關於房屋的古典主義觀念。只要你接受這樣的概念,古典主義建就必然被否定。一個全新觀念進入了建築師的思想和他人民生活之中。我對這個觀念的認識是直覺的。起初,我在以自己的觀念進入了建築師的思想和他人民生活之中。我是很晚才發現老子的,而且純屬偶然。有一天我剛從院子踏進屋內,順手拿起日本使節剛剛送來的一本書《老子•十一章》,就在這本書裡,我讀到了剛才所說得這個觀念,它精確地表達了曾經在我的思想和實踐中所抱有的想法。

歷史:
AppleMarkAppleMark萊特曾設計過辦公大樓、住宅、街坊、公共建築物、教堂及博物館。他設計規劃了約800棟建築物,而由他負責興建的380棟建築物中,至今仍留有約280棟。即使世紀交替,他的「大草原風格」建築所帶來的影響仍顯見於現代居家設計。



參考網址:
豆瓣讀書_萊特的建築人生
台灣大學網路教學_二十世紀時代風格 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